数旗智酷首席评论员 唐 鹏丨作者
“钉钉”作为一款职场社交工具,是阿里巴巴继“来往”、“支付宝”“白领日记”折戟之后的又一次尝试,从目前来看,“钉钉”显然已经再次发挥了阿里在2B和2G市场的资源与地推优势,2017年12月底钉钉宣布用户数破亿之后,钉钉持续保持高增长,根据Quest mobile第三方数据显示,钉钉在智能移动办公领域市场份额占比最高,活跃用户数排名第一,且超过第二至第十名活跃用户数的总和。钉钉成为企业智能移动办公首选。阿里巴巴逍遥子对钉钉团队的评价称,“我们本来打算生一只鸡,但却孵化出一只鸭”。
“钉钉”正在经历企业市场和政务市场的冰火两重天,在企业市场,我们看到的是《钉钉,简直就是当场职场酷刑!》,职场人士在控诉钉钉对员工隐私的侵犯、休息时间的透支与无时无刻无所不在的监视,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老板最喜欢的工具”,是一种数字化时代的“奴隶制”。而在政务领域,我们看到的是《浙江打造“24小时”在线型政府 各地钻研钉钉办公新模式》以及《浙江政务钉钉实现全覆盖,百万公职人员实现掌上办公》,钉钉被尊为打造“24小时在线政府”的重要工具,甚至被视为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钉钉功能覆盖的全球政务招聘、会议刷脸签到、政协履职、视频会议、要件提醒等被津津乐道。
如何理解政务钉钉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钉钉的价值绝对满足不了也实现不了用户“将工作和生活分开”的愿望,反而加剧了生活与工作的焦虑。从数字化发展历程而言,从“24小时在线”的移动互联网崛起伊始,“将工作和生活分开”其实早已经是妄想,除非断网和关机,否则,是通过微信接收工作信息,还是通过钉钉接收工作信息,这中间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你想不想看而已,唯一的区别是,微信你可以选择性忽略,而钉钉会在你选择性忽略的时候“ding”你,并且在你查阅了信息后显示“已读”并给对方反馈。这或许并不是钉钉指望的“弹性工作制”,而是将自由时间与自由身份进行了“车间化”,每一个人都在流水线上时刻接收来自工头的“ding”。
其次,钉钉的“安全观”并非一个政府机构需要的“安全观”。钉钉瞄准的企业和政务市场对安全都倍加关注,钉钉也展示了其在安全领域的履历和荣誉,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一个社交平台的安全?钉钉认为的“加密”信息与政府的“涉密”信息是一回事?数字化环境的技术加密与法律法规规定的“涉密”,这中间至少还存在一个政务内网+一个政务内网的距离,钉钉的产品经理如何在产品体验上定义“加密”?此外,钉钉可以确保平台内部交流信息不外泄?是不是意味只要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就可以确保安全?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重大事件的外泄与剧透,大多来自智能手机的屏幕截图……
再次,政务钉钉只是划燃了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火柴,但还不具备燎原的能力。政务钉钉真的对政府数字化转型具有杠杆作用么?从目前实际发展历程来看,钉钉在推进和完成的其实依然是数字化的前两个阶段,即信息数字化与业务数字化,而在组织数字化上还缺乏来自顶层设计上的勇气与能力,如果整个用户体系还是执行着政府系统内严密的上下级关系,在技术的去中心化上依然固化组织体系的中心化,无法实现在信息传递与互动的扁平化,那么,或许被人期待的政务钉钉依然只是一种披着互联网思维与社交思维外衣的政府内部移动办公平台,依然是一个被传统思维驯化与被职场思维感染的“反互联网”的产品而已。此外,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可以在浙江自上而下地普及的钉钉,如果在广东货其他省份,钉钉还缺乏来自顶层设计的支持,这不是产品性能、体验或需求能够解释的。
每一个互联网产品都是有周期的,从PC时代的QQ警察亭到移动时代的政务钉钉,中间还经历了BBS问政、官员博客、微博问政以及微信问政,从政务服务到政府治理,政府数字化转型历程本身就是一场由外而内的渗透式、倒逼式的改革行动,数字化技术在政府改革中的价值和作用,开始从信息传递、服务再造转向政府组织形态的优化,而目前还仅仅只是开始,来自浙江、率先推广于浙江的钉钉也不是唯一的选项,技术的革新与场景的丰富将产生更多助力于政府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平台和工具。
据数旗智酷接近的多位政府人士表示,钉钉要在政务领域真正成为数字化转型的载体,钉钉还需要更加了解政府业务特点与内部流程,单纯的技术思维解决不了政务创新的问题,电子政务是要向电子商务学习,但不是什么都学习,毕竟政务和商务是两种不同的逻辑。
(无利益关系声明:数旗智酷与钉钉及所属公司不存在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合作及投融资关系,本文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