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厦门”APP5.0版本上线。3年以来,“i厦门”APP以平均每周上新2个便民服务项目的速度快速成长。目前平台注册用户已超730万,服务项目达386项。依托“i厦门”平台的建设和支撑能力,已有来自人社、卫健、城管、不动产、审批局等部门的大量审批服务,实现了“秒批秒办”。“i厦门”平台开通的“鹭企通”企业服务专区目前入驻企业用户达到了8.32万家,实现了高新企业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全覆盖。

关注i厦门,不只是因为作为港岛之城的厦门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不断进化并找到自身的姿势与角色,也不只是因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厦门敏锐地捕捉到城市应对风险的动态化需求,并作为全国首个推出“在线口罩预约”的城市,刷新了城市服务的新纪录与新体验。城市超级App作为一种整合政务服务能力与社会资源、连接政府公信力与市民诉求期待的数字中枢角色,在i厦门平台的实践过程中被逐步验证与确立。此外,关注i厦门,更多的是希望找到以厦门为代表的人口超500万、GDP破6000亿的中小城市的数字化转型特色道路,以及在城市群、都市圈、大湾区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喷射的数字生命力以及数据加持的城市动能。

从i厦门App5.0改版来看,基本可以总结为两大特征:一是通过重构平台框架,以“第一人称”的体验逻辑,在卡证、“一件事服务”、企业服务专区等方面,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全新的服务体验;二是抓住技术与用户的结构性创新机会,通过AI、适老化等创新,使i厦门在实用性与本地化方面更具粘性与“抓地能力”。

从移动政务服务App的用户体验发展与设计思路来看,打破以单一事项、单一部门的服务供给模式的确已成为潮流。对于用户而言,“一件事服务”通过对事项与事项之间的数据关系、逻辑关联与审批流程进行连接,聚焦于办事用户的需求全貌,构建一个用户视角的办事闭环。对于政务服务机构而言,“一件事服务”通过数据共享、事项标准化与流程规范化重塑,真正打通部门间的隔阂与屏障,建立以数字政务服务产品供给为核心特征的整体政府形象。

i厦门App5.0版在撤销首页部门入口的同时,增设了“一件事服务”板块,如“毕业一件事”,该功能从高校毕业生的办事需求出发,将户籍办理、企业信用、无犯罪记录证明、租房直通车、厦门社保等功能组合为一件事。因此,所谓“一件事服务”并非想当然地通过对关联事项进行“合并同类项”,而是在充分感知和了解核心用户特征与需求基础上的定制化、个性化服务组合。如果说以单一部门、单一事项作为服务入口是数字政务服务的“第三人称”模式,那么,以“一件事服务”作为城市服务的核心供给方式则可视为“第一人称”模式——真正“为用户设计”的城市移动政务服务平台。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其中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服务能力与推进智能服务助老适老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和指引。从i厦门App5.0版本次升级来看,除了将人脸识别应用于证照功能,无需填写任何资料即可一键获取二维码和图片的形式的证照资料,此外,AI智能搜索还覆盖了平台的服务搜索,通过智能语汇匹配,为用户快速获取目标服务内容提供加速度。

i厦门App5.0版上线了“尊老版”服务专区,除了根据老年人的使用习惯与生理特征,置入“放大版”的人社、养老、医保、救助、电子凭证、出入境等服务模块外,“尊老版”服务同时支持闽南话搜索识别,大大提升了老年人用户的使用体验。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发展,老年人群的数字化服务需求不再只是数字平台的“边缘性需求”或“人道主义关怀”,而是正在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主流数字消费人群,因此关注人群特征、偏好、习惯等将成为未来城市服务平台发展的结构性创新机会。而从字体、颜色、语言等方向的关注和适配只是一个技术性或技巧性的开端,真正为徘徊于抖音、微信群等无处安放的晚年孤独人群提供一种数字归属感,这或许不仅是未来城市级服务平台的使命,更是一种社会公共责任。

当然,i厦门App5.0的本次升级延续了其强于运营创新方面的能力,从通过微信表情包建立品牌辨识度,到通过 “小i的模拟人生体验官”进行游戏化获客,并完成低门槛的用户体验教育,i厦门平台在不断拉伸和扩展作为城市级服务平台的创新天花板,不仅为人口、资源、发展阶段等处于同一梯队的城市提供了面向移动端实现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厦门样板,同时也为部分日趋臃肿、紊乱、尾大不掉、步入歧路的城市移动服务平台提供小而美的发展路径。

众所周知,在PC互联网时代,厦门曾经一度是“对标新加坡”的中国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发展标杆,但是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厦门应该就是厦门,相比于“2025年常住人口达600万”的发展目标,i厦门App的注册用户数破1000万或许更具有吸引力,对城市数字化转型语境下的厦门更具有非凡的意义。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城市超级App而言,i厦门平台或许不应该是“入口”,也不应是所谓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而应该是每一个将要去厦门的人的数字路标,与厦门推进城市经济、治理与民生数字化转型的数字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