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数字治理:中国城市视角》
作 者:冯奎、唐鹏、郭巍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 版 日 期:2021年9月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对城市的发展规律与路径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对“城市”的讨论已不止于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城市经济、城市管理等话题,“城市空间”、“城市权利”、“城市伦理”等正在成为数字社会语境下与空间政治、身份政治、数据政治有关的时代母题。近年来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浪潮的崛起,使城市治理的范围、边界与想象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数字技术对城市治理主体、对象、手段、工具的身份重塑与能力升级,使数字治理逐渐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复杂、多元与充满期待的研究课题。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帕克、伯吉斯等人在《论城市》 中指出:“城市不是一种个体的聚居,或者诸如街道、建筑、电灯、有轨电车等社会便利的聚集;也不仅仅是大量的诸如法院、医院、学校、警察局等管理机构或者各种各样的功能的结合。城市更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城市已同其居民们的各种重要活动 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城市是自然的产物,尤其是人类属性的产物。”[1] 随着数字社会的来临,以数据、算法与平台支撑和驱动的城市发展资源与动力,正在重塑城市治理与发展的新坐标,城市的地缘属性、资源属性、空间属性、权利属性与价值定义正在被重估。城市不再是建筑的物理表达,也并非以空间与部件、制度与风俗构成的功能性容器,数字化视野下的城市正在成为资本、数据、思想交织的人类创新发祥地,也正在成为环境、资源、伦理等不同阶层的矛盾激发与利益平衡的交织地。

对于中国而言,正在迎来城市化进程与数字化进程双速发展、城乡二元结构面临瓦解、央-城/省-城/城-城之间的府际关系面临重塑的重要历史时刻,以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为演进特征的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既成为城市史上“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挑战所在,同时也成为解决问题的路径所依。身处历史风暴之中超大城市、中小城镇、城市群、城市新区等一方面面临着“城市病”、产业转型等问题的困扰,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数字技术带来的城市重塑的机会与陷阱。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的卡洛·拉蒂、马修·克劳德尔所著的《The city of tomorrow》(中文译名《智能城市》)中,将数字时代的智能城市定义为“居住和计算交汇形成的,永恒存在且无处不在的大量信息流。”[2]由此可以看出,城市不仅是物理居所与数字空间交融互动的存在,同时也正在成为物流、资金流之外——信息流与数据流奔腾的本身,而这正是从城市视角观测数字治理的两个重要的价值锚点。地铁扫码是数据流、社区电商是数据流、在线政务是数据流、交通执法是数据流、环保监测是数据流……城市数字治理的本质即是来自城市公共部门的城市权力与来自市民与企业的城市权利的数据流交互与演化。

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显示,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推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地下管网等“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成为未来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任务。而通过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街道社区下沉,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科技对城市发展资源、动力、模式等产生的深远影响,数据要素价值拓展越来越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因此,“探索将公共数据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也成为我国城市未来发展的变革方向,将彻底改变城市治理与公共服务的生产、供给、管理与运营模式。基于此,观测、研究与探索数字时代的城市在数据、平台、算法加持下的变化过程,并尝试性探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也是本书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书从中国城市视角出发,作为观测数字治理的背景、模式、影响、价值与趋势的基点,计划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为“数字治理的新时代”,包含“国际探索”、“数字中国:政府与城市”与“城市的数字化生存”三个章节,在“国际探索”篇将主要从美国、欧洲、亚洲等主要城市的数字治理发展背景、现状与态势出发,以纽约、伦敦、迪拜等城市为例,剖析和探索城市数字治理从顶层设计、政策法规、技术伦理、创新应用以及对城市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数字中国:政府与城市”篇,将主要围绕“城市型社会”与“府际关系”展开,一方面从城市型社会来临的角度入手,剖析与挖掘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另一方面从政策制度变革、市场力量、市民社会等角度探索以城市为核心的府际关系特征。

第2部分为“城市治理的系统再造”,包含“治理理念创新”、“数字技术创新”、“政务流程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四个章节,在“治理理念创新”中,本章将围绕基于数字化建构与重塑的城市治理价值取向、创新理念进行介绍与解析;在“数字技术创新”中,将围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新基建,研究分析其为城市运行在业务流程、治理模式、体验场景以及行政效率等方面带来的改变;在“政务流程创新”中,将主要围绕以“放管服”改革推动、以服务个人和企业的办事便利化为目标、以减时间、减材料、减流程、减证照等为手段的城市政务创新模式,包括“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等;在“体制机制创新”中,将主要围绕基于城市数字治理新形势所催生的体制机制改革,如行政审批局、大数据局、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城市政务服务中心等。

第3部分为“城市治理的多元化参与”,包含“数字治理的投资”、“数字治理的角色与内容”与“数字治理的标准与评价”三个章节,“数字治理的投资”将主要围绕政府投资、PPP模式、社会化投资等进行解析;“数字治理的角色与内容”将主要围绕政府、企业与市民三个角色,与政务、交通、警务、医疗、教育等不同场景的治理内容进行解读;“数字治理的标准与评价”将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针对城市数字治理的评价标准与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梳理和探索符合中国城市发展现状与需求的数字治理评价模型。

第4部分为“超越城市治理:新的城市竞争力重塑”,包含“城市群的治理”、“中小城市的治理”与“城市治理现代化之路”三个章节,“城市群的治理”主要聚焦当下城市群、都市圈、大湾区等融城互动的发展局面,探索在数字治理视野下的城市群发展问题解决与创新模式;“中小城市的治理”主要通过发掘与分析具有发展特色、创新精神的中小城市发展成功模式,从而探索其通过数字治理创新所形成的经验与教训;“城市治理现代化之路”将基于推进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的国家视角,从数字技术、数字思维与数字平台的模式建构,探索和展望中国城市数字治理的未来走势与路径选择。

本书作者希望通过数字治理的中国城市视角,梳理、发掘和探索出一条未来城市化发展新的脉络与线索,为城市决策者、公共部门、从业者、研究者等提供思考与参与未来城市治理的全新视角,并希望与各领域专家一同为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发展,求索“中国方案”,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1] Park & Burgess..The Ci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25.pp.1.
[2] 卡洛·拉蒂、马修·克劳德尔,《The city of tomo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