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    鹏  数旗智酷创始人

近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意向协议,并启动“长三角一体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启动仪式,双方将互送共管政务服务自助终端设备,使两地企业居民共享城市数字化转型带来同城化服务便利。上海首台实体提供跨省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自助终端,将率先落户苏州相城区市民服务中心。该设备将提供两地企业居民160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和企业营业执照、个人医保、社保信息等595类电子证照查询及打印服务。

自助政务服务终端只是一个机械装置,长三角“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体系才是内在的“核”。对于上海而言,“一网通办”自助终端即是一块嵌入在苏州城市内部的“政务飞地”——物理空间上远离上海,但服务体系上属于上海。可以想象,这种依托于智能自助设备、政务服务体系与数据共享体系相互嵌入的关系或将成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新型协作关系,从市民服务切入,随之在市域治理、产城发展等领域逐步扩散。

城市数字化转型正在出现两种“极化”趋势:一方面,数字化让城市变得“铁石心肠”,比如“人工智障”的智能服务、不容“通融”的人脸识别以及只认绿色的健康码;另一方面,数字化又让城市变得柔软韧性与参差多态,比如快手抖音里出现的那些未曾“被看见”的城市“侧颜”、越来越智能化与人性化的治理措施以及打破了城市边界实现“无感漫游”的政务服务。上海首台实体提供跨省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自助终端的出现算是一种“软化”城市的方式。

新基建的建设加速与价值效应递增,使每个城市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都无可回避“溢出效应”与“虹吸效应”。对于上海、苏州这样一个是在全球城市竞争序列中重新定位自身的坐标、一个是在数字经济发展洪流中寻找持续保持增长动力的两座城市,它们所要担心和顾虑的应该都不是“谁占谁的便宜”,而是如何使“1+1=11”成为可能。

疫情冲击下的远程办公技术快速普及,使城市技术与空间价值重新被讨论,爱沙尼亚的“数字公民”作为一种服务全球“数字游牧民族”的政治、技术、金融的混合创新开始被赋予新的期待。长三角的“一网通办”自助政务服务终端,其本质即是在长三角区域内试点的“数字游民”(当然也包含中小企业)的城际服务驿站,对金融、中介等相关服务链都将产生影响。

城市数字化转型让城市变得越来越“液态化”,最为明显的趋势表现为:网络流量越强大的网红城市可以吸聚更多的消费人群,比如长沙;移动城市服务能力与品质越高的城市可以吸聚更多的人才资源,比如杭州、深圳。与此同时,城市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化。有关城市权利的“地缘关系”开始向“数缘关系”转移,城市的地理边界裹挟的权利价值被数据、平台和算法重构,市民可以接受“职住分离”,但更关心能否在城市政务服务平台使用标准、稳定、一致的服务。“市民即用户”已然成为现实。

如你所见,一台游离在城市行政边界之外的自助终端让城市政府已经有了“赛博朋克”的气质,相比于原来专门设置一个办事处的行政成本,现在只需要两平方米的空间即可解决,标志着数字时代的政府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由“批发式政府”向“零售式政府”转型(纽约市前副市长史蒂芬·戈德史密斯语),作为一种零售终端与界面,自助机是,城市App是,政务小程序是,银行柜台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