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    鹏  数旗智酷创始人

上海市于近期推出了“随申码”离线服务,专门服务于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符合年龄条件的老年人凭身份证可前往所在区的行政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等提供“一网通办”自助终端服务的线下窗口,在自助终端机申请并打印纸质“离线码”。在需要核验“随申码”的场所,出示有效期内的“离线码”,工作人员可通过“随申办”客户端、“随申办”微信小程序、“随申办”支付宝小程序的“扫一扫”功能识别“离线码”,进行健康核验。核验结果分为绿色、黄色、红色三种,与线上“随申码”一致。为保障用户数据安全与隐私,核验页面的被扫码人信息为脱敏状态,同时核验页面自带扫码人信息水印,以防止扫码人截图转发。

从“红黄绿”三色健康码、“金色”健康码再到“防截屏”动态健康码……健康码自诞生以来经历的三次创新,都在不断丰富健康码作为一种治理工具的价值与意义,而离线码的出现再次改变了健康码的内涵——不仅是一种风险社会的精准防控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填平数字鸿沟的润滑剂。健康码在数字抗疫进程中的应用结果其实已经衍生出了“技术政治”的意蕴,但如何使用、调试、设计以及利用健康码的治理目标做出何种选择,却反映了城市管理部门是否真正具备“科技向善”的本心与智慧。

离线码告诉我们,“离线”可以是一种包含了数据要素与治理意志的纽带、包容与救济。离线码体现了一种数字治理的“同理心”,在默认老年人无法正常使用智能手机的前提下,将治理天平上数字化的那一部分更多地像管理端倾斜,而非刻板地强调受众无差别地对治理规则的遵守与服从。疫情防控的制度规范有其强制性,但数字化有自身的柔韧度。

离线码是一种降维的数字治理手段,其目的是为老年人能够平滑地进入数字时代。离线码为数字时代的老年群体提供了一种归属感,在强调“快”的时代面前提供了一种“慢”的可能。

“离线”并非抛弃与放逐。离线码将用户端的“离线展示”与管理端的“在线确认”相连接,将离线的静态亮码输出为在线的动态扫码。离线码所展示的是一种在不伤害用户体验情况下的“数字融入”,而非一种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数字隔离”。

离线码的显著特征是,以离线的体验提供在线的服务。相比于其他选择,离线码的特殊之处在于,在不影响老年人出行体验与应用习惯的情况下,同时能达到数字抗疫精准防控的目的。从“亮码”到“扫码”的主体与对象变化,背后真正体现的是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人”的价值分量。

数字适老应该不是以数字原教旨主义者的姿态去教育老年人需要追赶上光怪陆离的时代,而是用他们时代记忆与生活习惯享受未来的服务内容。数字适老不是像数字救世主一样让老人来适应我们居高临下地设计好的“尊老模式”、“关怀模式”,而是让数字技术适应老人没有条件或没有能力选择和使用数字服务的现实。

在老人使用智能服务的数字旅程中,通过调节字号、字体、声音、颜色等这些可能影响老年人使用数字服务质量的数字人道主义设计思维,或许只是我们最后需要考虑的因素,而最大的障碍并不是这些,成为“数字儿童”洪流中特定“异类”的恐惧心理、在一群娴熟的数字劳工面前手足无措的被俯视的姿态以及生疏而笨拙地使用数字服务而导致的被嫌弃感,这些才是需要全社会克服的障碍。

离线码不只是或不应只是一种“数字适老”的专属应用,当任何一个数字时代的公民在城市防疫管控中失去了使用智能手机的条件与环境,带上身份证去打印一张A4纸展示的离线码,也应该成为我们任何人都可以选择的权利,这关乎我们面对技术垄断时代的切身权利,这或许才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未来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