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数旗智酷首席评论员  唐鹏

6月1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市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引进和落户“秒批”(无人干预自动审批)工作方案,根本方案内容显示,申请人可通过系统提交学历学位和身份信息,由系统自动核查材料完整性并比对学历信息,本阶段不查验报到证。如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完整并通过学历信息比对,系统将自动审批,无需人工审核,如材料不完整,未通过信息比对或为申请人只办理报到不落户的情况,由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另行制定审核规则和流程。

“秒杀”、“秒抢”、“秒批”这些从电商、金融领域“舶来”的词汇正式成为被政务服务领域所用。深圳以人才落户为切入点率先在全国试点启动的“秒批”服务,不仅在全国树立了一种新的城市竞争范式,同时也是一种面向城市新鲜血液的服务诚意,更是一种在政府数字化转型时期的数据平权运动——让每一个进入深圳的本科学生都想用相对同等的生活权利,至少在身份审批环节不会像其他一线城市一样被诸多附加条件所绑架和歧视。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蔓延到各个边缘地区与冷门领域之后,“波纹效应”就此产生。所谓“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波纹效应”,即是政务服务的互联网化最开始都是从一二线超级城市通过高频服务事项和用户的庞大基数与使用习惯迅速窜升;随后渗透到四五线城市和城镇,由于城市特性、人口基数、用户习惯与需求类型,在波纹中心的中间层出现的最大特征是O2O服务成为热点,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受到追捧;最后在波纹的边缘地带则是老少边穷地区,这个区间的政务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低保等围绕留守老人和学龄儿童的服务,因此这一部分的用户需要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以代办、帮办为主的服务,因为目标用户大多是网络边民,几乎没有熟练应用互联网的能力。

因此,“秒批”在深圳率先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深圳一直处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波纹中心,政务文化、基数基础、用户习惯、用户基数、城市潜能等都已齐备,“秒批”应运而生。所以,我们不要去指望西藏或新疆去推出类似的“秒批”服务,它们应该关注的是公共安全;我们也不要去指望东北去“秒批”,如果本地的年轻人都优先选择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谁还能指望外地大学生来这片黑土地奋斗?

  • 秒批,本质上是一种城市竞争的“升维打击”。

那些需要警察开车用喇叭在街上喊“有没有人入××市户口”的城市,它们的城市竞争思维仍然停留在石器时代,它们的“抢人大战”终究是一个笑话。数字化浪潮催生的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技术,为城市竞争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数字化技术赋能公共服务正在传导给城市数字化竞争力,而这种状况正在进入“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窘境。那些害怕被技术抛弃或被机器取代的城市或城市管理者,他们将率先被抛弃或取代。

  • 秒批,本质上是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服务诚意。

这两年我们在全国的行政服务大厅看到了太多的机器人,但是,所谓的机器人无论在政务大厅、机场或者会议中心,不少都在成为一种“为创新代言”的吉祥物,背后是一种对服务能力的“揠苗助长”,一种对技术过度崇拜的虚荣。而“秒批”针对的是人才落户的痛点,是城市人才白热化竞争的局面,没有任何废话和修饰,目的明确,干脆利落……这或许才是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政务服务诚意,而不是新闻发布会说的是“零跑动”,市民去线下办理的时候依然要把腿跑断。

  • 秒批,本质上是一种公共服务的数据平权运动。

人工智能技术支撑的“无人干预自动审批”让每一个本科毕业生都享有相对的公平机会,作为一座年轻、繁荣且在改革历程中被长期期待的移民城市,这是“深圳腔调”。在以机器认知和数据匹配的系统面前,每一个希望在城市落脚的年轻人不希望再像无头苍蝇一样去面对纷繁复杂的表格,不需要再去应对各种脸色或刁难,所有人在一套落户标准面前面对数据一律平等,机器或许并没有失去城市服务的人性温度,而是以数据公平为城市的未来主人翁传递了一种信任。

秒批,这是我们看到的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门户和起点在数据时代的“腔调”,我们应激赏这种“腔调”,并希望作为数字化转型期的政府多些价值创新和用户思维,少些生搬硬套的填鸭式改革。